close

這位愛上澎湖的朋友,比隨心對澎湖還要熟悉,


他走的都不是光觀客路線,而是在地人的祕徑,


讓我們跟著他走吧~


 


沿著西嶼東邊行


 



2011/08/05 01:39


 


在這炎炎夏日,有時候出門玩得要一點動力才行。然後會讓我這天有想出門的動力;我不想連兩天休假都窩在家裡吹冷氣……


07/29/2011(週五) 天氣:晴時午後多雲沒落雨


即然在這夏日難得出門,要出門了就走遠一點,我決定到離馬公最遠的西嶼去;即然是身為"在地人",要玩就玩一些外地人少會去的景點,為了避開西嶼一些遊客多的熱門景點,我決定沿著西嶼東邊的濱海公路走……


開車過了跨海大橋後我沒直走203線道,我左轉進了橫礁漁港再接上西嶼東邊的濱海公路……


其實這條景觀道路最美的時間是在漲潮時,可惜這時是大退潮期




但可欣賞到澎湖的潮間帶景觀,這也不錯




繼續駛在西嶼東濱的"單車道"上。上次我真的是騎單車來的,但幾年後的這天,我懶~~




從橫礁漁港駛到了竹灣漁港。這是西嶼我喜歡佇足的小漁村之一


漁港邊常見的景象




然後底下的就是(在其他漁村中)不常見的了


這戶人家屋前有菜園




這戶人家把原本的咾古石牆妝點成海洋風味




繼續沿村內小徑走(這又是澎湖漁村中常見的景象)




然後我見到了在西嶼,唯有在這漁村才有的產業


之一:金泉泰造船廠




澎湖也是有"鐵支路"的




只不過澎湖的"鐵支路"不是讓火車行駛的




然後澎湖的"鐵支路"也不是通往另一個村莊,而是通往大海




跟來巡視的老闆點頭招呼後,沒見他即將要工作的景象,於是我往另一頭的造船廠走去



之二:共合造船廠




相較於剛剛看到的平靜,這裡顯得忙碌幾許




沒法學高手拍到大船洗澡的大景,但至少我也拍到了這些小景








臨行,這是數十年前曾擔負澎湖大部份經濟的




再沿著西嶼東邊的濱海公路繼續走,略過了遊客多的二崁聚落後,我來到了赤馬漁港


因為喜歡這樣的線條組合的石雕,所以每次來我都一定會拍一張




爬上五孔頂俯拍赤馬漁港(看來我還爬的不夠高)




然後旅行中的新體驗,送一位搭我便車的阿嬤到內垵去;阿嬤說她年輕時從赤馬走到內垵(註:上坡路)不用半個鐘頭,現在人老了走一趟都要半個多鐘頭了……。送阿嬤到她內垵廟埕旁孫子開的五金行後,我沒在內垵多停留。告別了阿嬤,我返回駛到位於赤馬與內垵間的東台古堡


與西台古堡隔海相望的東台古堡




為了讓你們了解這古堡的外貌,我冒著烈日在外頭拍攝






但日頭實在是太大了,還是走進甬道內會涼爽些





因為我不是導遊,所以這甬道內的我無法提供解說






(後來遇見了一位導遊,他帶客人來時一樣也是沒提供解說服務。而在聽過他跟我說這裡是這兩年才開放的後,我跟他說這裡我近四年前就進來過了,當時只見他滿臉狐疑~)


只希望,這裡管不管有沒有開放,這裡就維持這樣原本的樣子就好


千萬不要學西台古堡一樣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,硬要再做幾尊仿古的新大砲(如下↓:攝於2010.08.14)




後來又有自由行的遊客來到了這裡




希望他們來了後不要學做這樣的事





最後,天氣終於較為陰涼了





看到可能會落雨的馬公市,我提早結束了這天的旅遊(本來還想欣賞完西嶼落霞後再回家的)




文末,藉張地圖來交代一下我這天的旅遊路徑





《附錄》


【西臺古堡】與東臺古堡隔海相望,清光緒十三年劉銘傳修築,為了防止台灣海上賊寇侵襲,護衛澎湖島。
 
東臺古堡位於西嶼鄉內垵村東側鼻頭山,從日據至今都有駐軍,民國八十年核定國家一級古蹟;地方積極爭取開放,直至九十三年軍方才解除要塞管制。
 
東臺古堡規模深具閩台地區清代古砲台特色,佔地約7公頃,坐南朝北,有內外二城墎,磚造筒拱狀,四周高築牆垣,牆內壘石成壇,壇上設置大砲、壇下建構隧道,甬道縱橫貫通,至於在地下堡壘內,最初設置的3尊英國阿姆斯壯大砲早已不知去向。……(以上資料來源:中國時報記者陳可文/澎湖報導 2007/07/15)



【竹灣產業-造船廠】本村因為港灣良好,漁船進出方便,在村子的南北兩邊各有一處造船廠,西嶼本地的漁船大部分都在此建造修理。極盛時期,兩個造船廠員工有五、六十人。近年來,漁業不景氣,造船廠生意一落千丈,連帶引起本村人口的外流。


1.共合造船廠:
負責人是許進長先生,造船廠約成立於民國五十年,造船的材料來源皆由高雄進貨,早期做木製船時所用木材有檜木、杉木、柳安及相思樹等,工廠規模最盛時期(民國七十九年),工人可達20人。後來漁業漸漸沒落,目前僅為家庭式的營業狀態,廠內正式人員有自家人4人,以及臨時雇工數人。目前的工作大多為船身修護和油漆,修護材枓為玻璃纖維混合化學油;有時也接受訂單製造玻璃纖維小漁艇。


工廠的佔地最多可容納16艘船隻,最大船隻可達60噸,市場大多為西嶼鄉附近的船隻。


2.金泉泰造船廠︰
目前的負責人是蔡雙進先生,金泉泰是他岳父許清豎先生於民國五十二年所創立的。在全盛時期員工曾達三十多位。目前有師傅三位,員工共七人。整個造船廠大約可停滿18~20艘漁船。早期以建造木船為主,自從近海魚源枯竭及漁工短缺以來,建造新船的情形已不多見,目前主要是修補漁船、上漆及黏貼玻璃纖維。


屋旁的廠房有三座機器,一架是鋸木機,將木材鋸開;一架是刨床,將木板刨平;第三架是磨鋸機,用來磨利鋸條。另一間廠房有碎石機和攪拌機,用來搗碎攪拌石灰。當船上完螺絲固定船體後,必須塗上桐油灰(桐油+石灰),防止海水滲入船內,減慢螺絲生銹。這些機器大部分都是從高雄引進的二手機器,已經有五、六十年的歷史,但仍維護得很好,讓人感受到蔡老闆的用心和管理整個造船廠的心血,十足是竹灣人面對艱困環境奮鬥不懈的典型。(以上資料來源:澎湖漁翁教育網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隨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